蕎麥栽培技術、播種、護理、收穫特點

蕎麥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歐洲部分種植的最重要的穀物作物。別名:黑米、黑小麥。主要產品取自 蕎麥 是蕎麥。
但蕎麥秸稈對農場動物來說並不是一種非常有價值且營養豐富的產品;它與其他作物混合以增加營養價值。產量不高,但該植物能很好地抑制雜草生長,生長良好,是在其他作物前面播種的絕佳選擇。
內容:
簡短的介紹
蕎麥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主根和分枝的肋狀莖。葉子很寬,呈箭頭形或心形。花序是複雜的總狀花序,兩性,芳香的粉紅色和白色花朵。
果實為堅果,三面均為深色。其自然棲息地為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在我國東部和中部氣候帶中表現出良好的生長。它是一種喜熱草本植物,但不能忍受極端炎熱和乾旱。
栽培特點
種植蕎麥作為糧食的技術並不簡單,但只要遵循它,就能獲得優質的糧食和秸稈。
水分
在開花和果實形成期間,恆定的土壤濕度對植物很重要;種子在生長期間吸收大量的水分。作物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都需要一定的水分:發芽和開花期約佔 12%,種子形成期佔 80-92%。
溫暖的
這種文化喜歡溫暖,並對適當的溫度做出反應。芽芽的出現發生在溫度約 8 度的情況下,在炎熱的天氣和 15-23 度的高濕度下,未來作物的形成最多。
光
白天時間對產量有重大影響;照明在種子成熟期間尤其重要。生長期僅75-85天,視品種而定。
土壤
建議將其放置在疏鬆、通風良好、營養豐富的土壤上。最適合種植的土壤:黑鈣土、栽培泥炭沼澤、輕質壤土、低酸度土壤。它不喜歡在施有大量有機肥料的積水土壤上生長不良。
肥料的施用
根系從土壤中消耗的有用物質很少,因此過量施肥是沒有意義的。播種前、第一個花蕾形成期間以及作物開花時施用含鉀、磷和氮的肥料。秋季只對草灰土和砂土施肥,黑鈣土則不需要額外施肥。
用於種植農作物的土壤耕作
理想的前身是穀物和豆類、馬鈴薯、甜菜、純休耕的冬季作物、亞麻和小米。穀物豆類為植物創造最營養的土壤,在土壤中累積氮,並抑制雜草的生長。
在確定農作物種植地點時,值得注意的是樹木種植的距離和水庫的位置。樹木種植是授粉昆蟲的家園,森林種植還可以保護田地免受第一次嚴重霜凍和強風的影響。
播前整地的主要方向是:
- 保留土壤中的水分。
- 清除雜草。
- 平整土壤。
- 全面鬆動。
第一次處理取決於先前的作物。如果這些是被雜草污染的豆類或穀物,那麼就需要剝皮並犁耕過的土地。透過這種處理,水分流失減少,雜草數量減少,土壤得到更好的發育。
收穫前茬作物後立即進行剝皮,提高了效率。處理深度取決於雜草的數量。在雜草嚴重的土壤上,用更深的犁和中耕機進行兩次剝皮。重型耙通常懸掛在船體上。
茬耕後,將土壤剝離至10-12公分深度,約15天后,將耕層翻耕,消滅雜草。通常,在穀物豆類之後,它們僅限於盤裝。
在馬鈴薯和甜菜之後,不進行剝皮,在多年生草之後播種蕎麥時,播種前的準備工作僅涉及犁耕。當身體成熟時,就進行耕種和耙地。
播種前至少需進行2-3次中耕處理,第一次至12厘米,第二次約10天後10厘米,第三次一週後8厘米。播種種子的深度。
專家認為,重種子可以獲得最大產量。播種前,必須使用氣動分選機或水分選以重量和尺寸對它們進行分選。經過這些程序後,它們被乾燥至可流動狀態。
依照播種標準處理過的1級種子用於播種。
播種時間根據農業技術建議選擇,遵循以下條件:
在生長初期和生長季節結束時霜凍是不可接受的。
芽形成和籽粒形成時期需要高溫,約+24-28度。
結果期間和大量開花期應為最消耗水分的時期。
播種特點
蕎麥採用 40-50 公分的寬行播種,播種量為每 1 公頃 130 萬粒種子。如果行的次數增多,植物會互相遮蔭,生長和發育會惡化,新陳代謝過程也會減慢。放置深度取決於土壤類型。在黏土、重土上 - 約 5 厘米,在耕種、整潔的區域 - 6 厘米。當土壤乾燥時,種子埋得更低 - 最高 8 厘米。
作物護理
第一個芽出現之前的初步護理包括耙地和培養行距。因此,水分被保留在土壤中,雜草被消滅,種子的氧氣供應得到改善。由於行距稀疏,不進行作物耙地,因為耙子不僅清除雜草,而且還清除發芽的蕎麥本身。
在雜草叢生的土地上,會在種子發芽前幾天使用特殊化學品,即所謂的「化學除草」。如果幼苗開始接觸疾病和多種害蟲(跳蚤甲蟲、地老虎、草地蛾),則需要使用殺蟲劑。
土壤壓實是使用環齒滾輪和正齒滾輪進行的。起苗也有很好的效果,促進額外根的出現,直接影響產量,增加產量。
開花和授粉
盛開的蕎麥田景色十分美麗。花朵一朵一朵地綻放,形成鬱鬱蔥蔥、美麗的粉紅色花簇;每朵花僅開放一天,簇狀花可持續綻放一個半月至兩個月。
為了獲得豐收,高品質的植物授粉是必要的。為此,經驗豐富的植物育種者每 1 公頃播種面積飼養多個蜜蜂科。在蕎麥開始開花之前,這些家庭被帶到田間,彼此之間的距離為 350-500 m,以確保正確和完整的授粉。
這項技術可將生產力提高50-60%;除了蜜蜂之外,其他方法根本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指標。
組織糧食收割
正如花朵依序綻放,穀物的成熟卻參差不齊。一般來說,幾乎不可能等到所有穀物完全成熟,因此當最低的一簇穀物裝滿穀物、變重並且大約 70% 的穀物變成棕色時(即達到技術成熟度)就開始收穫。
清潔的主要類型是分開的。
這樣,植物最好乾燥至所需的水分含量,並在料堆中成熟,脫粒效果良好,穀物損失顯著減少。單獨收穫蕎麥比其他方法更方便,因為它是最有效的,並且可以保留植物的技術和播種品質。
收穫在清晨或傍晚開始,此時空氣濕度最大。蕎麥是用特殊的聯合收割機收割的,不僅可以收割,還可以對穀物進行初步加工,最晚在5天內完成收割。最佳切割高度被認為是16-20公分。
如果蕎麥按行播種,則建議沿行割草;如果按照寬行原則播種,則建議以 45 度角割草。這樣,就可以減少收穫過程中的損失。
由於植物同時含有不同成熟度的果實,因此隨後需要在穀物清理裝置中進行加工。
將初級清潔在帶有篩筒的空氣篩機上進行;在二級清潔中,使用平篩。嚴重污染的穀物需要在氣動分選台上進行更徹底的清潔。
含水量在15%以下的顆粒適合儲存。
種子材料儲存在乾燥的房間中,通常放在布袋中,將每批種子單獨放置在托盤或地板上。這種堆疊的高度不應超過 9-10 米,寬度不應超過 3 米。如果散裝儲存穀物,則形成的層厚可達 2.5 公尺。
蕎麥是一種反覆無常的作物,種植時沒有主次工作;每一項農業技術都很重要,都會影響未來的收成。
讓我們看一個關於種植蕎麥的有趣影片:
評論
我吃蕎麥粥很高興;我可以嘗試自己種蕎麥,但我沒有多餘的土地,也沒有空閒時間。在商店購買麥片更容易。